胆囊息肉切了又长别再乱动刀了,中医自有

古老的中医智慧里,人体被视为一个精密而和谐的整体,疾病非单纯的局部病变,而是脏腑失衡、气血不和的外在表现。面对胆囊息肉这一现代医学诊断的病症,中医虽无直接对应的病名,但根据其症状表现,如右上腹隐痛、腹胀、消化不良等,可归属于“胁痛”、“痞满”等范畴,强调从根源调理,力求“斩草除根”,避免复发之苦。

门诊多年,我也接触过不少患有胆囊类疾病的患者,我深知每位患者背后对健康的渴望与对复发的恐惧。这之中不乏有胆囊息肉的复发患者。

胆囊息肉的复发,往往与体质、生活习惯、情绪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。所以治疗不能单纯的“一刀切”,而中医治疗胆囊息肉能比较好的从根源进行调整,不仅仅是针对息肉本身,更多的是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,恢复脏腑功能,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。

-中医对胆囊息肉的认识-

胆囊息肉的形成,多与等病肝胆湿热、气滞血瘀、脾虚湿阻机相关。

1.长期饮食不节,过食肥甘厚味,导致湿热内生,熏蒸肝胆;

2.情志不畅,肝气郁结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,血瘀日久成积;

3.脾胃虚弱,运化失职,水湿内停,聚而成痰,痰瘀互结,最终形成息肉。

-“斩草除根”的中医治疗策略-

1.辨证施治,个性化调理

中医讲究“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”,对于胆囊息肉患者,首先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,明确其体质偏颇及具体病机。如湿热重者,当清热利湿;气滞血瘀者,宜活血化瘀;脾虚湿阻者,则需健脾化湿。

2.中药内服,调和脏腑

基于上述病机分析,我特拟一方,旨在清热利湿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化湿,以达“斩草除根”之效。

请注意,中医讲究一人一方,以下方剂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,不可盲目用药,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组成:金钱草、郁金、柴胡、赤芍、丹参、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法半夏、鸡内金、炙甘草。

金钱草:清热利湿,利胆排石,为治疗肝胆湿热之要药。

郁金、柴胡:疏肝解郁,行气止痛,有助于气机通畅,防止气滞血瘀。

赤芍、丹参:活血化瘀,消散瘀结,针对血瘀型息肉有良好效果。

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法半夏:健脾化湿,祛痰浊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防止湿邪内生。

鸡内金:消食健胃,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胆汁分泌,有助于息肉的消散。

炙甘草:调和诸药,增强药效。

3.生活调养,防患未然

饮食调养:饮食清淡,少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。

情志调节: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过度焦虑、抑郁,可通过冥想、瑜伽等方式舒缓压力。

适量运动: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体质。

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避免熬夜,使脏腑得以充分休息和恢复。

在这里我想说,身体出了问题,一医院以及专业的医生,尤其是中医。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对症下药才能更有疗效。

最后,我在这个平台开始做科普后,也有不少的肝胆脾胃有问题的粉丝朋友每天都给点赞鼓励,我是非常感动的,我由衷的希望我的科普工作能真正的帮助到大家,让大家不再受肝胆脾胃方面疾病的困扰!

#i健康MCN发文赛#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annanxiroudnxr.com/drhl/11898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