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上胆囊疾病(胆囊结石、胆囊炎、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囊癌等)的首选治疗手段为胆囊切除术,其中以胆囊结石病居多,其发病率高(美国约10%,我国0.9~10.1%)且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。胆囊切除术后,早期泄泻发生率较高(术后1月为65%)。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部分泄泻可自愈,但是仍有部分泄泻可能迁延不愈(术后3月为40%,术后6月为25%)。
对胆囊切除术后导致泄泻的研究,目前多着眼于胃肠道运动节律异常、肠道激素分泌异常、菌群失调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,这些研究多缺乏前瞻性、系统性,并且研究对象的均衡性亦值得商榷。因而对其的治疗亦缺乏足够针对性,部分患者迁延不愈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,泄泻的发生不仅仅是单因素决定的,而是复杂的多因素共同致病。胆为中精之府,与肝互为表里,属风木之脏腑,切除之后,直接影响胆汁分泌、气机疏泄等功能,阳气抑而不升,乃至泄泻。应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,常常获效。
作者简介
张建忠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,
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主要研究方向:呼吸病﹑过敏性疾病和肥胖相关代谢性病﹑亚健康各症的中医调治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