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和易经的关系,是密不可分的。
易肇医之端,医蕴易之秘,中医的基础是建立在易经体系之上的。易经之用,在子学体系里,可以说是无所不备,不所不包。
《系辞》所说:“夫易广矣,大矣,以言乎远则不御,以言乎迩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”。几乎所有的子学内容,都是以洛书河图为体用,中医,更是如此。
为什么能做到“望而知之谓之神”?因为人体器官或系统的病变,会在人体的局部细小变化当中反应出来,不管是通过面部、手部还是脐部,都是要给道理。
脉诊作为四诊的诊疗方法之一,也是因为,脉诊的两手寸关尺,寸为人体高处的心肺,关为肝胆脾胃,尺为肾和膀胱,是足太阴肺经寸口位置的脉搏跳动,全息反应了整个人体的系统情况,是完整的人体气机升降的全息反应。
中医望诊中的手部望诊,其原理,就是手部蕴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,跟洛书的后天八卦图完全对应。手部某个位置对应包含了整个人体的某个脏腑、部位的信息。手部望诊系列望而知之谓之神
有诸内之气,必有诸外之形
掌中纹理藏乾坤
手部望诊
大拇指上的秘密
命运线和智慧线图解
心经线和婚嫁线解析
面部、耳部,也有其相应的全息图。舌部也是如此,舌尖代表心,舌根代表肾,中间是脾胃,两边是肝胆,就是一个人体气机的升降洛书图。
不仅诊断如此,治疗也是一样。
一般而言的针灸所用到的原理,其实就是经络的全息,耳针用到的是耳全息,脐针用到的是脐全息。
比如,肚脐的左边为震卦,左上为巽,上方为离,右上为坤,右边为兑,右下为乾,下方为坎,左下为艮,就是一幅完整的后天八卦图。
为什么不是先天八卦?因为从母体出来后,就是后天了。
怎么用来诊断、治疗呢?
比如,肚脐的东南方,左上的位置有突出的结点,那就可以判断,病人的胆有胆囊息肉或者胆结石,治疗也是同理,在巽卦的位置进行针刺,如果病人当时胆结石发作疼痛,那么这一针当场就可以解决疼痛,如果经常针刺这个位置,胆结石或者胆囊炎就会慢慢消失,因为巽在脏腑对应的是胆。
如果大腿疼痛,也可以通过针刺巽卦的方位进行治疗。因为巽在身体部位的对应,巽为股。
如果是眼睛、心脏的问题,可以针刺离卦的位置,因为离为心、为眼。
其他的同理,乾为首,为大肠。如果老年人便秘,可以针刺乾卦的方位,因为大便是大肠的气机蠕动差,坤为脾、为腹,。坎为肾、为耳,为膀胱。艮为背,为手、为胃。兑为口,为呼吸道,为肺。
这些都是易的原理在中医的运用。
洛书有,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四二为肩,八六为足之说。那么同样可以用三、七的位置对治腰的问题,四、二的位置,对治肩膀的问题,九的位置对治头部,一的位置,对治足。
易的太极八卦理论,宏观、微观,高级、低级,简单、复杂,无所不包,无所不备,真是广矣,大矣,这种感慨,是发自内心深处的。
易的太极八卦阴阳全息,存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,在人身上,尤为突出,《素问》的宝命全形论说,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,“人生于天地,悬命于天;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”。
全息的理论基础,是天地之气的气交,一人有一人的气交,一物有一物的气交,身体的每个部位,都有整体的气交,所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全息。由易延展而出的子学的系统,也是如此。
比如六爻,为什么能测天地、四生六道、幽冥虚无的事情,因为它模拟了天地之间的系统结构,以及关系规律。比如,用六爻测身体疾病,初爻为足,二爻为腿,三爻为股,四爻为腹,五爻为胸,六爻为头。官鬼在哪一爻,疾病就定位在哪个位置。比如四爻临官鬼,五行又属木,爻为阳,一般是胆的问题,爻为阴,一般是肝的问题,其实也是另外的一种全息。
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
神无方而易无体。
夫易广矣大矣!
图片来源:网络
天道有常,无往不复风水病,要人命有诸内之气,必有诸外之形中医古法治息肉好一个“人感形气而生”无病不为奇,去病方为贵为何称“服”药,而不是吃药?法无高下,偏在人心医案分享中医与易经的象被误解的“玄”字和“玄学”孔颜乐处经方工作室陈俊